找到相关内容615篇,用时9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游普门寺 思“毛芋坑”

    。据《天台山全志》卷载:梁普通三年(522),僧智者斩荆结庐,每诵经则群鹤翔空,紫云覆顶。该寺是智者大师创建十二古刹之一。   思绪,总被历史的绳线相牵。   紫凝山的历史遗迹,可圈可点的也...应酬。只许竞业住持管理,不许飘流败荡变卖。如有干犯,任凭上庞檀越赶逐,转召僧人住持,决不徇恕者。   时   光绪年岁次庚辰三月吉   我想,对于这桩未有定论的历史事件,留待后人进一步考评,让...

    许昌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2489955.html
  • 警惕:六大时尚带来的健康隐患

    。 时尚健康悖论:防晒生活 如今,人们的防晒意识越来越强,不把自己从头到脚用帽子、遮阳伞、防晒霜……“裹”得严严实实,不踏出家门。过多晒太阳,的确会引起皮肤老化现象,或者可能患...找病。 时尚健康悖论二:网络生活 网虫,站在现代化的最前沿。要不是眼睛疼得厉害,许多人才不愿意从网上下来。网络生活,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园。 健康代价: 上网时间长,不光是...

    君合

    |健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1315796787.html
  • 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考

    第84页。 [10]〔明〕何乔远:《闽书》卷,《方域志》,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,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《闽书》校点组校点,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,第一册,第137页。 [11]〔宋〕...·僧寺》福清县“灵石俱胝院”。 [19]〔明〕何乔远:《闽书》卷,《方域志》,第一册,第142页。 [20]〔明〕黄仲昭:《八闽通志》卷七十五,《寺观》,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,下册,...

    王荣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348328.html
  • 即颂略解

    性德说,全修即性,其体无二,所以论即。如浅水深水,同一湿性。   何谓即?即者,不二意。《辅行》云:“体不二义。”又《妙宗钞》云:“即者,是义。”...指尘境界。佛性理体迷不觉故,随逐尘境界,故云“冥冥随物去”也。“杳杳不知归”者,谓无有觉照功,迷不知归也。此位惟论性德,无有修德。即在迷凡夫也。 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758299.html
  • 浅谈持《心经》以降魔

    可谓极尽敷陈能事:东土李唐时所传《降魔变文》,亦是穷诸描写手段。而据《佛本行集经》所载,佛陀在出家之后,于尼连禅河附近的林中修了年苦行,以至身体消瘦,形同枯木,却依然未能证得无上正法。于是,...本,又莫过于五阴魔,由此而生五盖、十缠、九十八使,四摄、度、三十七品,皆是对治诸种生理、心理魔障法门。在佛教的四圣谛法中首标苦谛,总括经教对苦谛分析,亦莫过于生理的生、老、病、死苦,与心理...

    企 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0566118.html
  • 真常唯心论

    即演此「我常住」为「真我常住」,而痛斥无常为外道。   真常心渊源极早,而是否吻合佛意,实有可研究者。真常心初意,即于心心相续中,想见其内在不变常净。后分为七心,或以意界为常而识生灭;或立根本识而识从生,则真常净心,自应为意界及根本识矣。此真常心,即轮回主体,缚脱连系,乃渐与真我论合。佛说「本生」,辄说「彼时某某者,即我身是」。「自作自受」,佛亦曾说。犊子系乃起而说不可说我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262469.html
  • 华严学—传统与己证

    的文字也可得知。摄大乘论中所用的阿陀那识及阿黎耶识时内容,成为后代弘扬、研学对象,于地论宗、摄论宗及唯识家论议中心占有很重要地位。十地经论卷第一卷中,初有相解释,成为后代法藏相圆融论始源。...根基。  第二祖智俨(西元O二年——六六八年)称为至相大师,别号云华尊者。初为法顺弟子,再随足达法师学习华严。又随法常学摄论宗,随智正学地论宗。后得神僧指授,研究相之义,证得华严深奥之义。所...

    龟川教信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4364899.html
  • 印光大师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

    杀行敬,是为大逆。况祖宗既非断惑证真圣人,当必轮回于道三途,不为作福,令其超升,已失为人后者道,何可恣意杀生,以作落井下石事乎!  至于奉养父母,蔬食岂无甘旨味,而必须肉食,以陷吾亲于生生世世...砒霜鸩毒奉亲,期享长寿安乐乎?哀哉!(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等事迹,诸史中甚多。欲略知大概,当看《欲海回狂》第四十三、四、五,三页,“形灭神存类”问答,自可略知。又佛菩萨欲人戒杀放生,以大慈悲,示作异类...

    [民国]印光法师撰

    |放生|戒杀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042412835.html
  • 佛教的社会责任

    达到均富社会为目的,所以,西方哲人曾说:“知识就是力量”(Knowledge Is Power)。  释尊以佛法教育洗涤心智,以内化升华净行,达成育才终究的目地,以大乘佛法的教育说,就是以“度”:...菩萨精神是“以智化情,以智导行”度、四摄法的真理体现。菩萨即“觉有情”,给众生欢喜,给人家快乐。少一点恶语与暴戾气,善尽社会责任,文化美即自然展现,社区即可均衡发展。人间佛教,并非理想的未来,...

    印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22338876.html
  • 佛法大系

    如幻,然末那我执常存,仍滞迷执。况此间众生于一法上互有相违,譬如大海,随道见各有不同,若非得法空以后菩萨,安能知其不同根柢而皆会归唯识旨哉?又经有云:“由摄藏诸法,一切种子识,故...一刹那心不遍知诸法,故如来十种通号内有正遍知之一名也。菩萨不然,必须一刹那证性,一刹那证根,前后刹那乃能观性相不二;而如来则能无一刹那不证此性相不二圆融法界。如贤首相十玄,天台之一念三千性相等,即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439566.html